《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等级划分》(GB/T411648-2022)国家标准于2022年7月发布,自2023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
标准包括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等级和标志、总体要求、公共环境和配套、建筑和设施、卫生和服务、经营和管理、等级划分条件、等级划分办法等11个章节。
标准进一步规范了旅游民宿的经营管理和服务配套等,为旅游民宿管理部门和经营者提供了可参照的依据,为旅游度假市场提供了有效的消费指引,对提升旅游服务品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旅游住宿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标准作为我国旅游领域实施的第30个国家标准,也是旅游住宿业的一件大事,将推进民宿经济、乡村旅游、休闲产业规范有序发展,带动周边城乡融合交流,推动涉农产业兴旺、农民增收致富,谱写文化和旅游业浓墨重彩的华章。
标准对等级划分要求更加明确,其中丙级为普通型民宿,乙级为品质型民宿,并增加了10.2.1条款对民宿设施和设备、经营和管理、社区贡献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甲级为标杆型民宿,增加了10.3.1条款,在乙级民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设施和设备、经营和管理、特色和其他的要求。
标准适用于正式营业的旅游民宿,包括但不限于民居、宅院、客栈、驿站、庄园、山庄等。标准明确旅游民宿是指利用当地民居等相关闲置资源,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民宿主人指旅游民宿业主或经营管理者;旅游民宿等级分为三个级别,由低到高分别为丙级、乙级和甲级;等级旅游民宿标志由民居图案与相应文字构成。
标准规定,旅游民宿经营管理的总体要求,包括经营条件、规模、安全、卫生、防疫、环保等方面的要求;公共环境和配套要求,包括交通状况、所处生态环境、交通工具停放地、通信网络等方面的要求;建筑和设施要求,包括建筑装修、客房设施、厨房与餐厅、公共休闲设施、布草间、消洗间、卫生间等各功能区的设施要求。
标准明确,旅游民宿的卫生和服务要求,包括客房、餐厅、厨房、室内外公共bob手机综合区域及客用品卫生,主人服务、日常接待服务、定制化服务和其他服务等要求;经营和管理要求,包括通过媒体平台开展宣传和营销、建立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有效处理各类投诉等。
标准还明确,由旅游民宿等级评定机构制定旅游民宿等级划分的具体办法和评分细则。按照评分细则,对旅游民宿进行综合评价打分确定等级。符合相应等级要求的旅游民宿可使用等级标志,有效期为三年,三年期满后应进行复核。旅游民宿经营过程中出现卫生、消防、安全等责任事故,发生重大有效投诉、发生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其他事件、日常运营管理达不到或不符合相应等级要求的应取消等级。取消等级后满三年,可重新申请等级评定。
本文件按照 GB/T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10)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章艺、刘克智、杨建武、余昌国、吴健芬、杨彦锋、李明星、林卫兴、刘瀛、张一、沙绍举、曾安明、仝洁洁。
本文件规定了旅游民宿的等级和标志、总体要求、公共环境和配套、建筑和设施、卫生和服务、经营和管理、等级划分条件、等级划分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正式营业的旅游民宿,包括但不限于民宿、宅院bob手机综合体育平台、客栈、驿站、庄园、山庄等。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利用当地民居等相关闲置资源,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
5.1 应正常开业一年以上,未发生相关违法违规事件,同一地点、同一投资经营主体只能以一个整体申请等级。
5.3 易发生危险的区域和设施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警示标志应符合GB2894的要求,清晰、醒目。
5.4 易燃、易爆物品的贮存和管理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应符合GB 15603的要求。
5.5 应建立各类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落实安全责任,定期演练。
5.14 垃圾应根据各地相关要求分类放置,污水统一截污纳管或自行处理,达到 GB8978 的要求。
5.15 服务项目应通过文字、图形方式公开,并标明营业时间,收费项目应明码标价。
6.2.1 所在乡村(社区)设有民宿导向系统,标志牌位置合理、易于识bob手机综合别。
6.2.4 所在乡村(社区)有多处可供宾客选择的特色餐饮点和购物点,方便到达。
6.2.5 所在乡村(社区)有多处可供宾客游览的景区(点)、风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生活方式体验点等,方便到达。
7.1.4 客房应有清洁卫生的床垫、床上棉织品(床单、枕芯、枕套、被芯、被套、床衬垫)、毛巾等。
7.1.7 客房应有方便使用的卫生间,提供冷、热水、照明和排风效果良好,排水通畅,有防滑防溅措施。
7.1.8 客房应有适应所在地区气候的采暖、制冷设备,效果良好,各区域通风较好。
7.2.10 合理设置公共卫生间,有恭桶、卫生纸、垃圾桶、洗手盆和洗手液,方便使用。
7.2.13 设置覆盖室内外区域的无线 在围墙、出入口设置监控,画面清晰。
8.1.2 客房床单、被套、枕套、毛巾等应做到每客必换,并能应宾客要求提供客房服务,公用物品应一客一消毒。
8.1.3 卫生间应有防潮通风措施,每天清理不少于一次,无异味、无积水、无污渍。
8.1.8 接待人员应掌握并熟练应用接待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等业务知识和技能。
8.1.9 接待人员应熟悉当地旅游资源,能用普通话提供服务,可用外语提供服务。
8.1.11 应保护宾客隐私,尊重宾客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保护宾客的合法权益。
8.1.12 应有晚间值班人员或值班电线 根据季节气候变化提供不同类型、松软舒适的被芯,提供不同类型的枕头。
8.2.3 提供线上预订、支付服务。8.2.4 提供现场刷卡、开具发票服务。
9.3 公布投诉电话,能有效处理各类投诉。9.4 建立设施设备维护保养、烟道清洗、水箱清洗等管理制度,定期维保、有效运行。
应符合第5章、6.1、7.1、8.1的要求,同时应满足6.2、7.2、8.2、第9章中任意13个条款。
1)应有品质较好的床垫,床头柜、衣架、行李架等家具摆放合理、方便使用;2)布草(床单、枕套、被套、浴巾、毛巾等)应品质优良、柔软舒适;
3)应有品质优良的水壶、茶具、饮用水和面巾纸;4)客房卫生间,应干湿分离,盥洗、洗浴、厕位布局合理,24h供应冷水,定时供应热水;
1)应建立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定期对接待人员进行培训,有考核、激励机制;
3)应为所在乡村(社区)人员提供就业或发展机会,参与地方或社区公益事业活动。
1)应有两种类型的公共空间,氛围浓郁、布局合理;2)应有品质优良的床垫、床头柜、写字台、衣橱和衣架、座椅、茶几、行李架等家具;
3)客房应有方便舒适的独立卫生间,24h供应冷热水,客用品品质优良,方便使用;4)应设置相对独立的布草存放间,整洁卫生,方便使用。
3)应提供特色餐饮服务;4)应多渠道宣传推广地方特色和文化,与宾客形成良好互动;
11.1 根据第5章~第10章的要求,由旅游民宿等级评定机构制定旅游民宿等级划分的具体办法和评分细则。11.2 按照评分细则,对旅游民宿进行综合评价打分确定等级。
11.3 符合相应等级要求的旅游民宿可使用等级标志,有效期为三年,三年期满后应进行复核。11.4 旅游民宿经营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的应取消等级:
免责声明 仅用于学习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及设计图片,所有转载的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知识归该权利人所有,新社汇·全媒体矩阵不对相关图片内容享有任何权利。
“乡村振兴”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议题,它已经超越了产业发展和经济范畴,涵盖了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多个领域,要求我们必须走出固有的乡村发展思路,真正从乡村本位出发,转变思想,探索出一条乡村崛起的可持续路径。通过乡村旅游与三产融合的方式,能够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绿色发展为导向的乡村振兴真正落地实现。当前我国的乡村旅游大致可以分为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游;以农庄或农场体验为主的休闲游;以乡村民俗、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游;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乐游等。不管何种方式的乡村旅游,使得越来越多的传统村落得到开发,乡村经济得到明显改善。得益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利好和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乡村旅游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在开发建设中,“因地制宜、布局合理、特色突出、发展协调”是乡村旅游发展中应该遵守的基本准则,同时也要结合当地的发展特点和特色展开,因地制宜的制定合理的政策制度与行之有效发展要求来进行发展。
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乡村旅游的发展依托于当地的风俗文化和地理特征,所以离不开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需要用淳朴的民风来创造一个可以让旅游者达到放松身心休闲娱乐目的的环境氛围,只有当地居民的积极配合才能使乡村旅游更具地方文化特色。才会更加得到旅游者的青睐,成为区别于其他乡村的特有印象,保障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入局的乡村增多,客源竞争日趋激烈,在吸引临近城镇游客的同时,能够引入远方游客才是乡村旅游的终极成功之道。建立和健全旅游品牌和IP,能有效的拓展景区的宣传渠道,促进景区与游客的互动。当下融媒体平台已成为文旅传播、营销的重要渠道,人们积极创作“乡村”相关内容,不仅为当地的农特产找到了出路,让各种好景好物通过融媒体平台进入人们的视野,吸引游客前来游玩。为优质三农项目搭建“短视频+直播+电商”三位一体的产销直链营销平台,配以专业的培训和指导服务,这一系列完善的配套措施,打破了原来乡村有产物没销路的困境,不仅为农民增收,还让乡村发展有更多的可能,也为文旅行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途径。
随着乡村振兴相关政策的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日渐明晰,各项配套政策逐步细化,“农业、农村、农民”相关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乡村旅游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既带动了乡村发展,又带活了疫情下的旅游,城郊20-150公里已经成为乡村游的黄金发展地带,发展乡村旅游使得乡村文化、非遗资源、古村落文化、原生态好物等乡村游天然的、专属的IP能出现在大众视野里,并以其得天独厚的条件,促成文化赋能旅游、旅游振兴乡村的良性互助关系。
随着乡村民宿业态的不断演化和升级,也催生了乡村民宿设计、建设、融资、运管、培训、用品、餐饮、营销、预订网络等多种服务业态,促进了游乐娱乐、度假、健康疗养、医疗、养老、体育、教育、环保、生态农业、创意农业等多种产业发展。
民宿产业的发展,正不断激发乡村旅游活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路子,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民宿,大产业”“民宿,大市场”“民宿,大联动”……乡村民宿消费潜力巨大,大力发展乡村民宿将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培育旅游消费新领域。
民宿要看上去很美、住起来很好、玩起来很嗨。民宿的精髓在于主客共建、共享。在体验经济背景下,对于民宿,游客希望获得的是借由这个特定空间衍生出的氛围、互动与收获。
“民的生活,宿的空间”是要充分发挥乡村性在民宿发展中的核心作用,突出乡村文化、乡村特色、乡村关系在民宿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让民宿真正成为独具特色的住宿体验形式。
“宿的形式,民的发展”是通过民宿这种住宿体验,不仅带动民宿主人的发展,而且要带动乡村就业、乡村经济、乡村社会、乡村能力的发展。
在乡村振兴的新命题下,把乡村作为一个“大舞台”,通过民宿产业激活乡村的空间价值:
让乡村文明在城乡间自由游走。如果说城市文明代表物质追求,那么乡村文明则代表精神回归。乡村农耕文化中的浓厚温情,独特自然风光中的静谧悠闲,都是城市居民所向往的归宿。“理想的生活状态是在城乡间自由游走”,其含义是城乡居民主观上有意愿、客观上无障碍地在城乡间“你来我往”“双向流动”。民宿是推动乡村旅游全面深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我国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
民宿承载着人们回归乡村寻找乡愁的情怀,楔入乡村文化张力,是一个小而美的业态。设计优良的乡土民宿设施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便捷的公共服务,体现了“人文关怀”,提升了乡村的综合质量,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所在。
将城市服务基因带到乡村。从淳朴的农家乐、民俗户到个性鲜明、品位精致的民宿,是时代的巨变,也是人们需求的转变。曾经的乡村游,是一口热锅、一铺土炕、一场小河垂钓,乡村以一张素颜的面容,迎接迫不及待想要返璞归真的人们。
乡村振兴之“产业”不同于农业,在于一、二、三产融合。未来的乡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农村,而是城乡人融合而成的新社区;
未来的产业也不单是农业,而是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生产生态生活高度和谐的新乡村。
城乡融合•乡村振兴落地服务开展与实施,省(辖)、市(区)、县(镇)、村(乡),域不同,则法不同。
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是必须要促进两个融合:一个就是乡村本身的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建设,另外一个就是要促进城乡的融合发展bob手机综合体育平台,也就是县域、城镇与乡域、村域的融合发展。
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是要通过对乡村的建设,让乡村明白要打破传统的观念,要走产业链发展的理念,农村不仅仅是只有农业生产,还有衍生的相关的服务产业bob手机综合体育平台,加工产业等。要建立城乡更新融合发展机制和市场服务体系,这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保障,要坚持走以城带乡、社区治理、消费帮扶、以需促产、品牌兴业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