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張1930年代董家渡天主堂的內景老照片。這座跨越三個世紀的老教堂,目前正被四周晝夜不停施工的大型工地所包圍,以至於它頂端的十字架常常被埋沒於鱗次櫛比的塔吊之間。董家渡天主堂,正式的名稱叫「方濟各·沙勿略教堂」,它的興建奠基於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當時的上海道台宮慕久將小南門外黃浦江邊的這塊土地作為對雍正朝時城內老天主堂(敬一堂)被沒收所作的補償給了教會。建造工程歷時近六年,至咸豐三年(1853)春落成。當時bobob手机综合b手机综合客户端,這是整個清帝國第一所可容納二千人的大型教堂。從黃浦江上,或是從朝陽門(小南門)的城牆上,總能遠遠望見它高聳的十字架。董家渡天主堂除了本堂外,還包括附設的學校、診所、會計間、廚房等大小房屋二百餘間。教堂本體由旅滬的年輕有為且抱負滿志的西班牙教會建築師范廷佐(Joannes Ferrer 1817—1856)設計。最初的計劃打算模仿羅馬耶穌會的聖依納爵大bob手机综合教堂,然而工程進行到一半後由於經費不足,便務實地將方案改為如今所見的簡化了的巴洛克風格,高度也相應降低了三分之一。當初建造時的宏願或許還能從照片中那粗大紮實的立柱中有所管窺。儘管如此,入鄉隨俗的范廷佐依然對建造這座教堂既傾注了宗教信仰的熱忱,也表達了他對中華文明的敬仰。不僅教堂三段式正立面的雙壁柱間各有磚砌的中國式對聯bob手机综合客户端,在其內部的裝飾上,比如那些粗大立柱的柱頭處飾以包含中國傳統元素蓮、鶴、葫蘆、蝙蝠、雙錢、寶劍等的精美浮雕。范廷佐更一度將他的個人工作室也設置在董家渡,直至1851年才搬往徐家匯並在那裡向本地的修士與學生開展關於素描與雕塑的技藝傳授。目前董家渡天主堂四周的金融城項目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高度逐日刷新bob手机综合客户端,這座曾經董家渡地區的地標無可奈何地終將被埋沒進高樓堆中成為承載了歷史、記憶以及信仰的又一座海上孤島。
坐标上海的独立城市研究团体。致力于在城市生活和历史现场中,通过有组织的自我教育,启发性体验,记录与调查,沟通与反思,拓展城市文化的多元性艺术/知识生产,进而激励更多的同道者,参与到推动历史进程的实践中来。